必威betawy网页版登录注册學前教育研究院院長:林炎琴
【專(zhuan) 家簡介】 林炎琴,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,浙江省學前教育課程改革專(zhuan) 家工作組成員,必威betawy网页版登录注册學前教育研究院院長,曾獲得全國第六屆宋慶齡幼兒(er) 教育獎、市優(you) 秀教師、市優(you) 秀教育工作者、市園丁獎、市教育係統優(you) 秀共產(chan) 黨(dang) 員等榮譽稱號。
一、自主遊戲
全美幼教協會(hui) (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)頒布的第三版《0-8歲適應性發展幼教實務》中“發展與(yu) 學習(xi) 原則”第十項明確指出:“遊戲是發展自我管理以及促進語言、認知與(yu) 社會(hui) 能力的一個(ge) 很重要的媒介”“教師要提供充足時間、材料與(yu) 經驗讓幼兒(er) 遊戲、探索與(yu) 互動”。遊戲分為(wei) 自主性遊戲和工具性遊戲。自主性遊戲可是孩子們(men) 喜聞樂(le) 見的遊戲形式,那麽(me) ,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向林炎琴教授學習(xi) 幼兒(er) 自主性遊戲的有效開展吧!
案例:美味冰激淩
在建構區的遊戲中。軍(jun) 軍(jun) 對路路說:“我插好了一個(ge) 東(dong) 西,你看像什麽(me) ?”路路說像冰激淩,於(yu) 是也模仿著插了一個(ge) 。就這樣,他們(men) 倆(lia) 你一個(ge) 我一個(ge) ,一口氣插了好幾個(ge) 。突然,軍(jun) 軍(jun) 說道:“這麽(me) 多冰激淩怎麽(me) 吃得掉呢?”路路想了想,回答說:“我們(men) 開個(ge) 冰激淩店。”
經過一會(hui) 的搭建,軍(jun) 軍(jun) 和路路的冰激淩店開張了,可是幼兒(er) 都在各玩各的,沒人知道他們(men) 開了冰激淩店,因此,很長時間內(nei) 也沒有人光顧。教師觀察到這種情況後就扮演成顧客來到店裏,說:“你們(men) 新店開業(ye) 有什麽(me) 促銷活動嗎?”這句話啟發了幼兒(er) 。軍(jun) 軍(jun) 建議道:“我們(men) 免費品嚐吧。”說著便吆喝了起來:“快來吃呀,又香又甜的冰激淩——免費品嚐哦!”
其他幼兒(er) 聽到免費品嚐冰激淩,都湧了過來,一下來了很多人,秩序有點亂(luan) 。這時,亮亮主動出來維持秩序,要求大家不要一下子來很多人,隻允許留五人排隊其餘(yu) 人先回去(幼兒(er) 在遊戲中最容易接受遊戲規則)。於(yu) 是,大部分幼兒(er) 都回到原來的地方。
過一會(hui) 兒(er) ,大家陸陸續續來排隊領冰激淩,秩序很好。這時候,亮亮已經主動扮演起了店員,他們(men) 經過商量決(jue) 定,冰激淩不免費了。亮亮出來吆喝道:“冰激淩3元一個(ge) ,大削價(jia) 咯——”這時,又有顧客過來買(mai) 冰激淩,有買(mai) 一個(ge) 的,也有買(mai) 兩(liang) 個(ge) 的(數學的學習(xi) 蘊含在其中了)。
在“美味冰激淩”的案例中不難發現自主遊戲的特征:
(一)自主遊戲是幼兒(er) 發起、幼兒(er) 主導的活動
幼兒(er) 的主動性是自主遊戲的主要特點,自主遊戲是適應幼兒(er) 的內(nei) 部需要而產(chan) 生的,使幼兒(er) 樂(le) 意參與(yu) 遊戲並且易於(yu) 在遊戲中受到教育。幼兒(er) 帶著興(xing) 趣,積極主動地投入遊戲中,動手動腦,創造性地開展整個(ge) 活動。遊戲主題的出現及遊戲情節的發展是幼兒(er) 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,結合當時遊戲情景、與(yu) 同伴交流的過程中逐步深化的,計劃是生成的,體(ti) 現遊戲本身的目的。這種遊戲活動中,幼兒(er) 的情緒是正向的,雖然遊戲中的情節不一定都是愉悅的,但一定是積極向上的。
(ニ)自主遊戲是幼兒(er) 創造性反映周圍環境的活動
幼兒(er) 在自主遊戲中反映周圍環境,呈現他們(men) 的生活經驗,但是這種反映不是鏡子似的反映,而是主觀能動地反映在遊戲中,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,借助假想生動地、創造性地反映日常生活中的內(nei) 容。他們(men) 不受現有環境的限製,也不考慮遊戲結果帶來的困惑,有時甚至會(hui) 異想天開,這恰恰反映了幼兒(er) 在遊戲中的雙向心理表征,既可以表征成生活中的角色,又可以表征成遊戲中的角色。
(三)自主遊戲的規則是隱喻在活動中的
有人認為(wei) ,自主遊戲就是讓幼兒(er) 想怎麽(me) 玩就怎麽(me) 玩,遊戲中沒有規則,一旦有了規則就是不尊重幼兒(er) 的表現,其實並非如此。自主遊戲同樣需要規則,但自主遊戲中的規則不是教師製定、外在、強加給幼兒(er) 的,而是幼兒(er) 在遊戲中約定俗成的,這種規則表現為(wei) 內(nei) 在的情景性和秩序感,幼兒(er) 自己創造隱性的、內(nei) 在的秩序和規則。這些隱性的、內(nei) 在的規則體(ti) 現了以下特點:規則是大家共同協商、一起參與(yu) 、愉快接受、共同遵守、隨遊戲情節的變化而變化的。
二、自主遊戲的設計與(yu) 實施
自主遊戲是幼兒(er) 的內(nei) 在動機性行為(wei) ,是一種自由選擇的活動,擺脫了用手段與(yu) 目的形式來考慮問題的束縛。因此,成人應提供可以充分發揮幼兒(er) 自主性的、滿足幼兒(er) 發展需要的物質和心理的遊戲環境,為(wei) 幼兒(er) 開展自主遊戲提供保障。
(一)自主遊戲的設計
寬鬆的遊戲環境是幼兒(er) 順利開展自主遊戲的重要保證。遊戲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。此處主要談談物質環境的創設。
案例:沒人願意來的“茶室”
幼兒(er) 園中班教室寬敞的走廊上,安排了一個(ge) “茶室”,其他遊戲區都在教室裏。經常發現來“茶室”玩的幼兒(er) 沒過多久就走了,不願意繼續。究其原因,孤零零的茶室基本沒有客人,作為(wei) 遊戲者不能遊戲。一段時間後,“茶室”連遊戲者也不來了。
出現沒有人願意來茶室玩的主要原因是環境創設不合理,"品茶”對於(yu) 活潑好動的幼兒(er) 來說本來就不感興(xing) 趣,更何況它獨立於(yu) 其他遊戲區之外呢?遊戲環境創設除了一般的要求,根據自主遊戲的特點又該如何規劃呢?
1.空間設置要有利於(yu) 開展遊戲和促進幼兒(er) 發展
2016版《規程》指出:“創設與(yu) 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,為(wei) 幼兒(er) 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(hui) 與(yu) 條件。”遊戲空間是為(wei) 幼兒(er) 提供探索、滿足幼兒(er) 發展需要的環境,因此,在空間設計上既要符合動靜區域恰當分離,又要能有利於(yu) 幼兒(er) 在遊戲中主動、積極地進行交往,提供便利條件。如室內(nei) 空間,各區域之間最好有比較清楚的邊界和明顯的通道,有利於(yu) 遊戲時的專(zhuan) 注和區域間互動和交流。室外空間要寬敞,為(wei) 幼兒(er) 從(cong) 事自發性的探索提供必要的空間,最好能根據遊戲材料的特點規劃相應的空間,有利於(yu) 維持和延伸遊戲活動。尼格( Henniger,1994)研究指出,戶外遊戲空間應該有4個(ge) 主要特點:兒(er) 童可以在遊戲空間裏進行有益健康的冒險、接受漸進式挑戰、玩不同形態的遊戲以及操作材料的設備。
2.玩具材料要激發幼兒(er) 的遊戲動機和深化遊戲水平
美國貝勒大學的研究者發現,不玩耍、不接觸人和物的幼兒(er) ,大腦比同齡兒(er) 童小20%~30%,玩具可以刺激每個(ge) 神經元多生長25%的突觸。因此,玩具和遊戲材料對兒(er) 童來講是何等重要。
玩具和遊戲材料具有激發和深化幼兒(er) 遊戲的功能,是開展遊戲的重要條件。我國著名兒(er) 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陳鶴琴指出:“小孩子玩的玩物是要'活'的,不要'死’的。所謂'活'的玩物就是變化很多的,小孩子玩了不容易生厭的;所謂‘死’的玩物,就是呆板的,不會(hui) 變化的,小孩子一玩就要生厭的。”玩具和材料要具有多元化的目標,最好是低結構材料,能激發幼兒(er) 的遊戲動機、遊戲構思,引起幼兒(er) 的聯想和行動,具有象征性、可代替性。幼兒(er) 對陌生的材料,會(hui) 想著“這是什麽(me) 、我可以怎麽(me) 玩”,就會(hui) 去探索;麵對熟悉的材料,會(hui) 想“我還能用它幹什麽(me) ”等。因此,我們(men) 要研究用什麽(me) 材料來引發幼兒(er) 的行為(wei) ,當材料被幼兒(er) 熟悉之後,我們(men) 還能用什麽(me) 材料來替代,或用什麽(me) 方式激勵幼兒(er) 一物多玩、千變萬(wan) 化等問題。幼兒(er) 選擇材料、擺弄材料、收集材料、整理材料的過程就是遊戲的過程。幼兒(er) 正是在與(yu) 遊戲材料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。因而,我們(men) 認為(wei) :科學、合理、適時、恰當地提供遊戲材料對幼兒(er) 自主遊戲開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。
3.備用區創設為(wei) 幼兒(er) 提供想象空間
留白是繪畫創作中的一種構思,可以創造出無畫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,給無窮的想象。如果遊戲空間設計也能適當“留白”,相信會(hui)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沒有“留白”的動是淺層次的,是缺乏自主和自由的,也是乏味的。空間的留白是一種智慧,賦予幼兒(er) 更多的選擇。
教師在遊戲材料投入時,可以根據幼兒(er) 年齡特點,設置一個(ge) “材料備用區”,將一些沒有固定玩法的材料集中放在備用區供幼兒(er) 自主選用,如易拉罐,放在超市是商品,放在材料備用區任幼兒(er) 自由選用,就可以當城牆的建築材料,用膠帶綁成梅花樁,在角色遊戲中可以當器皿、當花瓶等。一物多用,以物代物,充分發揮幼兒(er) 的想象力和創造性,又能體(ti) 驗到成功的喜悅,增強自信心。備用區的位置根據幼兒(er) 園實際因地製宜。
案例:材料備用區幼兒(er) 的自主遊戲
大班幼兒(er) 遊戲時間到了,按照往常,大家自己選擇區域開始遊戲,童童和嘉嘉逛來逛去好像在選擇,大概不想玩什麽(me) 吧,他們(men) 去教室的一角拿了兩(liang) 塊墊子來到走廊一處,將墊子鋪開後兩(liang) 人躺在墊子上,那愜意隻有他們(men) 自己能體(ti) 會(hui) 。開始,他們(men) 就海闊天空地聊,聊動畫片、聊爸爸講的故事,聊著聊著,他們(men) 根據故事的內(nei) 容扮演起了角色,一個(ge) 扮演大灰狼,一個(ge) 扮演小紅帽,完全沉浸在故事角色中。隻見童童一人演倆(lia) 角色,既當小紅帽又演外婆,最後把大灰狼趕跑了。他們(men) 在劇中扮演原有的角色,但情節、角色語言是他們(men) 自由創作的。
第二天的遊戲時間一開始,他們(men) 就又拿了墊子來到“不是區域的區域”,開始他們(men) 自己的遊戲……
空間留白和材料備用區傳(chuan) 遞給幼兒(er) 的信息是他們(men) 可以根據情況自主選擇、任意走動、大膽創新、團隊合作等。
(二)自主遊戲的實施
自主遊戲中的計劃,是幼兒(er) 自己根據需要生成的,遊戲計劃可以是一個(ge) 人的思考,也可以是多人商量的結果。教師在遊戲中的角色是多重性的:當幼兒(er) 遊戲進展比較順利時,教師是觀察者;當幼兒(er) 需要教師幫助時,教師可以是遊戲的參與(yu) 者和支持者。幼兒(er) 參加自主遊戲的機會(hui) 應該是平等、自由選擇、不受教師安排和限製的。在自主遊戲中需要處理幾對關(guan) 係。
1.自由與(yu) 規則
自主遊戲中,自由在前,規則在後。在遊戲中生成規則,幼兒(er) 容易接受。有些人認為(wei) 過去的遊戲將幼兒(er) 管得太多了,幼兒(er) 沒有自主性,導致出現假遊戲,因此現在提倡自主遊戲,就是完全放開,幼兒(er) 可以自由自在、為(wei) 所欲為(wei) ,想怎麽(me) 玩就怎麽(me) 玩。這種觀點是片麵的。
為(wei) 了滿足幼兒(er) 的需要,給幼兒(er) 充分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,但幼兒(er) 在遊戲中生成規則也是必要的,當幼兒(er) 在遊戲中遇到有關(guan) 規則方麵的問題時,教師不要急於(yu) 給出答案,而要學會(hui) 等待,讓幼兒(er) 在遊戲中體(ti) 驗結果,在嚐試中不斷生成規則。自由和規則是相對獨立的,自由是建立在一定規則之上的,遵守規則也是為(wei) 了更好的自由,否則,自由就是一句空話。案例“美味冰激淩”中,店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,“規則”產(chan) 生了,隻能留5人等待。規則符合幼兒(er) 的接受能力,得到他們(men) 的理解,大家就自覺遵守了,接下來的"自由”就得到了保障。
2.自主與(yu) 指導
自主遊戲中幼兒(er) 是主體(ti) ,幼兒(er) 在自主遊戲中可以充分發揮主動性、創造性,教師不要過多幹預、當遊戲的“導演”,否則,將影響幼兒(er) 能力的發揮和發展。但由於(yu) 幼兒(er) 的生活經驗欠缺、思維能力有限,當出現困難、問題自己解決(jue) 不了的時候,教師如果沒有適當地介入,會(hui) 使幼兒(er) 對遊戲失去信心和動力。教育者的目的是促進幼兒(er) 發展,自主遊戲作為(wei) 一種教育手段,教師要充分利用時機進行觀察,走近幼兒(er) ,既當幼兒(er) 的玩伴,又當幼兒(er) 的顧問。華愛華說,“隨幼兒(er) 去”的無所作為(wei) 也不是教師為(wei) 幼兒(er) 提供遊戲機會(hui) 的初衷,因為(wei) 既然教育利用了遊戲,那教師的作用就在於(yu) 能夠理解幼兒(er) 遊戲行為(wei) 帶來的發展信息,為(wei) 幼兒(er) 提供順應其遊戲需要的生成式回應。
因此,教師要為(wei) 遊戲自發、自願的活動提供條件,將教育目標滲透在幼兒(er) 的遊戲中。
3.過程和結果
自主遊戲中,幼兒(er) 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結伴、自定主題進行遊戲,在遊戲中充分享受遊戲的趣味性、自由性、娛樂(le) 性,幼兒(er) 的自主、探索、克服困難等優(you) 良品質得到了充分發展。必須承認,幼兒(er) 在體(ti) 驗遊戲過程帶來快樂(le) 的同時,同樣期待遊戲的結果。王振宇認為(wei) ,遊戲具有虛擬強化作用,“遊戲固然重過程,但不等於(yu) 遊戲沒有結果。我們(men) 知道,結構遊戲具有明顯的目的導向,目的就是結果。小朋友用樂(le) 高搭了很高的樓,不舍得推掉,其實都是對結果有期待的,隻不過,這種結果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”。有人認為(wei) 遊戲強調幼兒(er) 快樂(le) 就行,也有人認為(wei) 遊戲要讓幼兒(er) 得到發展。其實,幼兒(er) 在遊戲中既體(ti) 驗快樂(le) ,又獲得發展,兩(liang) 者並不矛盾,而是相輔相成的。
三、教師在自主遊戲中的觀察、反思與(yu) 介入
美國當代教育家、哲學家唐納德?舍恩( Donald Schon,1930-1997年)認為(wei) ,在行動中進行反思可以使從(cong) 業(ye) 者在實踐中變成研究者。反思實踐的特征在於(yu) :立足於(yu) 特定的教育情境,解決(jue) 特定情境中的問題,在行動中進行反思,獲取實踐性學識。自主遊戲強調教師在遊戲前厘清自身角色和地位,在遊戲中要善於(yu) 觀察,切實反思,合理介入,在遊戲後要注重反饋評價(jia) 等。
(一)善於(yu) 觀察
蒙台梭利說,作為(wei) 一名教育工作者,應該有一雙敏銳的眼晴。教師對自主遊戲的指導,首先要建立在對遊戲觀察的基礎上,通過觀察,了解幼兒(er) 的遊戲水平和發展水平,並進行分析,做到心中有數,便於(yu) 更好地“介入”,以促進幼兒(er) 遊戲水平的提高。
裏德爾-利奇在《觀察:走進兒(er) 童的世界》一書(shu) 中寫(xie) 道:“觀察不應該因某種理論和觀點而展開並使其符合某種理論和觀點,而應該將其作為(wei) 幫助觀察者更好地了解幼兒(er) 及其需要的起點。”
自主遊戲中,觀察可以采用掃描法對全班幼兒(er) 的遊戲情況進行觀察,如幼兒(er) 開展了哪些遊戲主題、喜歡用什麽(me) 樣的材料、選擇在哪些地方玩、願意跟誰一起玩等。也可以運用追蹤法對某幾位幼兒(er) 進行持續觀察,觀察幼兒(er) 遊戲發展的全過程,了解他們(men) 在遊戲中的水平及出現的情況,以便於(yu) 獲得更詳細的信息。觀察方法多種多樣,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觀察方法。
(二)勤於(yu) 反思
在自主遊戲中,一些教師有時是有觀察無反思。如教師經常會(hui) 發現幼兒(er) 在某個(ge) 區域無所事事,整個(ge) 遊戲時間"銀行”區角無人光顧,幼兒(er) 表情淡漠,且天天如此。久而久之,幼ル再也不想當“銀行”工作人員了。如果教師觀察到這種現象後進行反思,找出“銀行”無人光顧的原因和對策,也許結果就不是如此了。
(三)適時介入
“介入”是指插入兩(liang) 者之間進行有效的幹預,在字麵上沒有自上而下的方向性,“介入”既要考慮教育目標,也要考慮幼兒(er) 自身的願望,教師的立足點是幼兒(er) 與(yu) 幼兒(er) 當前的遊戲在一種自然的狀態下進行。如“美味冰激淩”活動中,當冰激淩店無人光顧、“店員”不知所措時,教師捕捉到此情此景,一句“你們(men) 新店開業(ye) 有什麽(me) 促銷活動?”啟發了幼兒(er) ,接下來遊戲故事出現了轉機並進一步深化。這種“介入”是教師以遊戲者的身份、在不影響幼兒(er) 遊戲的前提下自然而然進行的。“介入”並不是教師對遊戲的無意“幹預”,也不完全等同於(yu) 對遊戲的有意“指導”,要以不幹擾幼兒(er) 遊戲為(wei) 前提,以不破壞幼兒(er) 遊戲的興(xing) 趣和遊戲的發展為(wei) 原則,以讓幼兒(er) 獲得遊戲體(ti) 驗以及促進幼兒(er) 遊戲水平的提升和全麵發展為(wei) 目的。
案例:東(dong) 東(dong) 當爸爸
東(dong) 東(dong) 在玩角色扮演遊戲時,每次喜歡當爸爸,但每次都會(hui) 對娃娃大發牌氣甚至動手,有時還邊打邊說:“不聽話打死你。”金老師發現後,記錄下東(dong) 東(dong) 打幼兒(er) 的具體(ti) 情景,發現東(dong) 東(dong) 總是拎著布娃娃的胳膊打大腿,每次動作幾乎相同。打完後,生氣了一會(hui) 兒(er) 就恢複情緒。這引起了金老師的反思。
於(yu) 是,有次金老師看到東(dong) 東(dong) 又來到角色區當“爸爸”,就說:“我來當你的孩子。”東(dong) 東(dong) 楞了ー下說:“好吧。”這ー次東(dong) 東(dong) 沒打“孩子”。之後,老師將看到的情況跟東(dong) 東(dong) 媽媽進行了交流,媽媽聽了以後當即臉色就變了。交流過後,金老師得知,東(dong) 東(dong) 爸爸牌氣較暴躁,東(dong) 東(dong) 在家“頑皮”的時候,爸爸很不耐煩的時侯會(hui) 打東(dong) 東(dong) ,其動作與(yu) 東(dong) 東(dong) 在遊戲中的表現相似,媽媽心疼東(dong) 東(dong) ,有時會(hui) 與(yu) 爸爸爭(zheng) 論,夫妻倆(lia) 為(wei) 此事有過不少矛盾。
金老師到東(dong) 東(dong) 家進行家訪,媽媽特意安排東(dong) 東(dong) 到外婆家去。金老師將東(dong) 東(dong) 在幼兒(er) 園的情向東(dong) 東(dong) 的父母做了詳細匯報,大家交流了各自的想法。金老師要求東(dong) 東(dong) 爸爸配合,不要再打東(dong) 東(dong) 了。一方麵要了解東(dong) 東(dong) 這時期的特點;ー方麵,不能再采取暴力的措施對待東(dong) 東(dong) ,否則會(hui) 在幼兒(er) 心理上留下陰影,將來可能會(hui) 將這種暴力行為(wei) 對待社會(hui) 與(yu) 他人,後果就嚴(yan) 重了。東(dong) 東(dong) 爸爸認識到自己的做法對東(dong) 東(dong) 的影響,接受了金老師的建議。經過一學期的家園配合,東(dong) 東(dong) 在遊戲中的表現是經常給“幼兒(er) ”講故事。
由此可見,教師在幼兒(er) 自主遊戲中的觀察、反思和適時介入可以提高幼兒(er) 遊戲水平,促進幼兒(er) 的全麵發展。
一般來說,教師在以下3種情況下介入遊戲是比較合適的:一是幼兒(er) 遊戲難以延續的時候;二是幼兒(er) 在遊戲中出現不良因素的時候;三是幼兒(er) 主動尋求教師幫助的時候。至於(yu) 介入的方式,需要教師根據遊戲內(nei) 容和實際情況選擇語言提示、行為(wei) 暗示、環境的隱性介入或者直接幹預等。